您所在的位置: > 主页 > 玉溪信息港 > 资讯 > 正文
寒冬将至 国产手机能否走出低价怪圈来源: 日期:2020-07-09 04:14:31  阅读:-

    几年前,手机行业的钱赚得是如此容易。人人都觉得自己找到了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现如今,电子产品确实成为了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不过,曾经那些摇旗呐喊的人,现在还有几个屹立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手机行业?

    日前,曾经25分钟众筹1600万资金的大可乐手机破产了,留下的是诸多用户的咒骂。

    作为一家创业型企业的创始人兼CEO刘作虎深刻感受到了生存的艰难与自身的弱小:“大家都在脱衣服,晒配置、参数,中国手机市场就像一个屠宰场。一加现在目标是国内求生存,海外求发展,不指望国内市场能够赚钱,只需要团队自己养活自己。”

    如果说创业型企业的困局在于还在寻找突破的方式方法,那么已经成规模的企业是否同样觉得当下市场困难重重呢?

    2015年互联网手机品牌领军者小米的脚步明显放慢了,随之而来的是各方对于小米未来的担忧与质疑。在这个手机市场几乎触顶天花板的时刻,手机企业的竞争早已不是激烈而是惨烈。

    寒冬将至,那些只会“摇旗呐喊”“招摇撞骗”的企业,能否安然地渡过这个冬季?

    寒冬将至  国产手机能否走出低价怪圈

    小米性价比背后的阵痛

    当年喊着“为发烧而生”的小米,早已绝口不提这句口号。性价比为小米带来了爆发式的发展的背后,随之而来的阵痛,只有小米自己体会到。

    2011年小米开始发售手机,到2012年出货量达到719万台,这种爆发式的崛起速度,令业界为之惊叹。因此,“中华酷联”之一的华为也从那时起开始注意到这样一家互联网公司,并开始研究学习小米的营销模式。

    2013年底,华为推出了互联网品牌“荣耀”,并在去年实现了2000万的销量,而今年预计4000万销量不是问题。但是,就是在这样前景一片大好的时候,华为总裁任正非却要求华为缩减低端产品,加强高端产品的推广力度。华为的转变直接促成现如今国产手机行业高端领域里面的华为“一枝独秀”的现状。

    反观小米,当人们越来越习惯小米低价位的同时,心里也早已将小米定位成了“低端”产品的代言词。

    2015年1月,小米推出了标准版/顶配版的小米note,定价2299/2999元,想以此在高端手机市场中杀出一席之地。不过仅仅上市五个月,小米note标准版就降至1999元,而且小米note的销量也是远远低于小米4。

    而在更近的10月初,小米note标准版更是降至1799元。至此,小米冲击高端市场彻底失败,真正尝到了“性价比”背后的阵痛。

    国产手机的低价怪圈

    大可乐破产后,大可乐手机创始人、CEO丁秀洪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手机行业发展到今天,其实拼的是资本,钱要足够多,另外还要有足够强的团队才能做下去。”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手机的价位越来越低,配置参数却越来越高。高配低价的现象造就了企业越来越低的利润。但是市场环境决定走向,你不做,有人做,为了生存,所以你就必须做。

    2014年初,魅族创始人黄章回归后决定给公司松绑,引入外部资本、扩大产品线,给员工股权,把公司从一家家族企业改造成一家股份制公司。

    时至今日,一年多的时间,魅族从一家专注于品质的小众公司转变成为了一家充满互联网气息的大众手机品牌。

    魅族最新推出的全金属外壳的魅蓝Metal价格定在千元档1099元,如此低价格的机器还配置了指纹识别。

    无独有偶,华为荣耀畅玩 5X也是金属外壳加指纹识别,定价999元,这定价比魅蓝更“狠”。

    而这,仅仅是目前国内千元手机市场中并不特别出彩的两例。在这种低价竞争的环境下,虽然消费者能够得到越来越多的实惠,但反映到企业自身上,却是浑身难受,处处受制。高端产品做不上去,低端产品利润极低又不能放弃,国产手机的低价怪圈就此形成。

    如何杀出重围

    一众手机品牌商都知道,困在低价怪圈里面最终的结局是被困死。但是每个人却都在这个怪圈里面“蹦跶”,纵然被压得喘不过来气,却谁都不跳出来。

    相比较来说,华为作为国产手机品牌里面少有的高端品牌,在这方面做的确实不错。依靠Mate7赚取了一定好口碑之后,华为P7、P8全球销量也非常不错。而今年9月份最新发布的旗舰Mate S同样表现非凡。根据国际市场调研机构GFK数据显示,上市两个月,Mate S已经让华为在国内4000+的市场份额增长了10倍。

    2015年Q3华为在中国市场的出货量同比增长81%,在欧洲市场出货量同比增长98%,在中东和非洲市场出货量同比增长70%。在全球智能手机增长放缓的大环境下,华为能够逆势上扬,足以证明华为“精品战略”才是长久立足市场的根本。

    除了华为外,小米、中兴、酷派都在向高端进发。对于这类已经有了相当大规模的企业来说,打造高端产品显得迫在眉睫。目前来说,虽然我们看到了这些企业的努力,但在高端和品牌口碑的路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任何事物都要经历兴衰的历史,现在国产手机百花齐放,竞争前所未有的激烈,但是能真正长久立足市场的又有多少?寒冬将至,国产手机是否还在“低价怪圈”里面蹦跶?若是还不静下心来,这个寒冬,并不好过。

    (正文已结束)

    免责声明及提醒:此文内容为本网所转载企业宣传资讯,该相关信息仅为宣传及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站观点,文章真实性请浏览者慎重核实!任何投资加盟均有风险,提醒广大民众投资需谨慎!